石之磨砺而有泽 教之磨砺而有“实” ——高语组“一课三磨”教研活动
日期:2024-01-08 13:38:44  浏览量:46

诗经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的自我修养需要像打磨石骨一样修炼磨砺。作课亦做人,一堂好课离不开“千磨万磨”之过程。一个“磨”字道出了反反复复的斟酌和耗费的大量汗水。在这一痛苦而快乐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文本研读、细节处理、课堂驾驭等诸多能力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为此,鼎方校区高语组开展了“一课三磨”活动,本次活动由王玲老师执教,高语组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听课、评课。

统筹安排做准备,只为源头活水来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为了王玲老师更好的呈现课堂,高语组老师聚集一堂,立足于本单元语文要素,就课例《西门豹治邺》进行了集体研讨。

《西门豹治邺》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一篇历史传说故事,重点记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经过。这节课就在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故事中展开。

由于文中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复述课文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基于以上思考,针对课文研读环节进行了重点研讨,结合文本特点交流了如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转述课文。备课后,王玲老师精心整理知识点,形成初案。

凝心聚力研文本,且思且行促成长

13日上午,王玲老师在四年一班进行第一次上课。课堂上王老师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手段,给学生创建了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并且整节课重难点突出,充分引导孩子们梳理故事情节和脉络,理解作者是怎样把西门豹治邺写清楚的,且能正确处理朗读过程中所要表现出来的情绪。学习活动设计从易到难,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课后,听课的教师们“趁热打铁”,纷纷从教学目标设定、学习活动设计及师生互动方面给予修改建议。王老师吸取老师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并结合教学实际完善了自己的教学初案。

15日上午,王老师在四年二班进行第二次上课,王老师充分吸收了老师们的建议,以分类读词的方式巩固词语,重点带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文章。另外,在文本挖掘上,王老师重点关注了西门豹的动作、语言,再带着这些线索向深、精处挖掘,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西门豹敢作敢为、为民除害的精神。

第二次课后评课时,老师们一致认为王老师这节课每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在执教的过程中,她围绕课文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同时,也对王老师课件中的设问进行了集体研讨,为了确保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建议王老师在梳理课文发生的事情时,问题要简洁明了。结合教学初案、教学实际、同组教师建议及两次课堂教学的经验,王老师再次完善教案。

石之磨砺而有泽,教之磨砺而有“实”

18日上午,王老师在四年三班完成了第三次上课。此堂课,王老师立足于课标与核心素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带着目标,着眼于以文本为媒介,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转述、复述,而是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由句子到段落,由段落到文章。另外,合理创设情境展开复述。“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教师需准确找到情境与文章的切入点,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你是西门豹的卫兵,你需要怎样向国君派来考察的官员述说西门豹是如何调查民情的呢?”带着这样的情境,步步引导,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于课文的复述,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于文章的整体认知。

本次磨课成功落下帷幕,不仅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同时更加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我们的教研活动,就是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汇聚集体的智慧,实现资源共享。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春播夏长正当时,期盼秋来枝满头。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目标砥砺前行!

IMG_6819.JPG


IMG_68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