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语文教研组十月教研活动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材解读活动
为了深入落实新课标,实现课堂教学“质”的提升,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2024年10月18日,盛泽黄家溪小学高段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品读小古文,体悟音韵美”语文主题教材解读教研活动。
高段语文教研组选取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进行教材解读。《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了“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七岁时,就能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推断路边李树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充分赞扬了他的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本次教研活动中,各高段教师分别对《王戎不取道旁李》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并确定了本课学习目标。
一、文本教学解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语文四上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课文虽然简短,描写却十分生动。故事的主人公是王戎,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他,其聪明才智在幼时便有体现。本文讲述的就是他在七岁的时候,曾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果实之多,将枝条都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在人询问他为何不去时,王戎回答:“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必定是苦李。”大家摘来一尝,果然如此。“道旁苦李”“道边苦李”这两个成语就出自此文。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三篇文言文,已经具有一定文言文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结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学习迁移运用。
文言文的学习,首要在读。在达到“读”的目标后,学生就要了解故事的情节。梳理出故事的发展脉络后,学生便可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这一单元的历史故事中,有众多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正如导语页中所提示的人文主题——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事实上,除了了解故事情节,学生也只有在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形象特点后,才能真的复述好历史人物故事。本文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就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形象特点。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推理:好的东西,肯定会为人所知,道边的李子成熟了,自然会有人去试吃,如果好吃,必然很快被人摘掉。再回到课文,说说为什么只有王戎知道“此必苦李”,引导学生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和思考、并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综合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 通过识字规律、形近字比较等方法认识“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生字。重点指导“竞”的书写和“戎”字的笔顺。
2. 调动已有学习经验,通过注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读出停顿;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 结合生活经验,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物形象。
“教无涯,研不止”,“教和研”是教学的双翼。 “落实新课标,探索新课堂”依然在路上,唯有不断努力,携手前行,不断反思总结,才能为新课堂赋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